“我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!10月15日,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在第十二屆中國鋼鐵年會上指出,“展望未來,科技創新是引領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,是推動鋼鐵強國建設的重要動力!
回顧歷史,科技創新是支撐中國鋼鐵工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核心要素。中國鋼鐵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,既得益于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,也源自鋼鐵行業自身持續不斷的技術進步。
大國崛起,Q390C鋼板等鋼鐵工業功不可沒!敖刂2018年底,我國已累計生產了121.8億噸鋼,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共生產了114.6億噸。這些鋼材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發展,為在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上亮相的各類新型裝備提供了強大支撐!敝赋,“可以說,沒有這些鋼,就沒有3萬公里的高速鐵路、14.3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,就不可能有6000多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,就不可能有230多個民航機場,就不可能年產2900萬輛汽車;我國也不可能成為全球造船大國、家用電器制造大國、工程機械制造大國、發電和變電設備制造大國,以及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全球的制造業大國!
他進一步表示,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壯大的歷程和技術進步的歷程幾乎同步,科技創新是鋼鐵工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;仡櫺轮袊闪⒅,我國僅有7座高爐、12座平爐、22座小電爐,只能冶煉100多個鋼種、軋制400多個品種規格的鋼材;直到1978年,我國鋼廠的生產流程結構和工藝裝備水平仍遠遠落后于國外,煉鐵大多是幾十、幾百立方米的小型高爐,煉鋼以平爐、側吹轉爐為主,澆鑄都是模鑄,軋鋼都是二火成材,成品軋機以橫列式、往復式軋機為主,鋼鐵產品則是以螺紋鋼、盤條、窄帶鋼等為主,缺乏現代化的板管材。改革開放后,中國鋼鐵工業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。以武鋼一米七軋機工程和寶鋼建設為標志,從引進、吸收、創新起步,以“引進先進******,提高自動化水平”為路徑,開啟了我國鋼鐵工業現代化之路。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,又以“提高全連鑄比、提高板管比”作為重要的技術突破方向。進入21世紀,鋼鐵工業開始注重集成創新、自主創新,流程和裝備技術向著****化、高效化、自動化、長壽化和生產過程環境友好化的方向加速發展,產品則向高端化方向加速發展。
從我國鋼鐵工業技術進步的路徑,以及大冶金工業流程各工序或領域的技術水平來看,我國鋼鐵工業具備了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。
上一篇:Q390C鋼板價格再次低開
下一篇:Q390C鋼板尾盤寬幅下調